一、 1類瓷介電容器(DCC型)電容量偏小的主要原因有:
1、 測試頻率不是1MHZ(許多儀器只有1KHZ和100KHZ)。
2、 測試電壓不是1.0V,而是小于1.0V(許多儀器測試電壓為0.3V)。
3、 SL溫度系數產品,測試環境溫度不在25±2℃范圍。
4、 產品本身確實電容量偏小。
二、 1類瓷介電容器(DCC型)電容量偏大的主要原因有:
1、 測試頻率不是1MHZ(許多儀器只有1KHZ和100KHZ)。
2、 測試儀器設有補償夾具電容量分功能(夾具的分布電容使電容量偏大)。
3、 測試電壓大于1.0V。
4、 SL溫度系數產品,測試環境溫度不在25±2℃范圍。
5、 產品本身確實電容量偏大。
三、 2類瓷介電容器(DCT型)電容量偏小的主要原因有:
1、 測試環境溫度不在25±2℃范圍。不清楚電容量偏差與溫度特性的概念。
2、 測試頻率不是用1KHZ。
3、 測試電壓不是1.0V,而是小于1.0V。
4、 測試者手溫影響。
5、 產品放置時間過長(例如發往客戶產品,客戶經很長時間才使用),因老化使電容量偏小。
6、 產品本身確實電容量偏小。
四、 2類瓷介電容器(DCT型)電容量偏大的主要原因有:
1、 測試環境溫度不在25±2℃范圍。不清楚電容量偏差與溫度特性的概念。
2、 測試電壓大于1.0V。
3、 測試頻率不是1KHZ。
4、 測試者手溫影響。
5、 產品經熱處理后(例如經波峰焊后),退老化時間小于48小時。
6、 產品本身確實電容量偏大。
五、 3類瓷介電容器(DCS型)電容量偏小的主要原因
與2類瓷介電容器相同,但其測試電壓應為0.1V。
六、 3類瓷介電容器(DCS型)電容量偏大的主要原因
與2類瓷介電容器相同,但其測試電壓應為0.1V。
七、 1類瓷介電容器Q值(品質因素)偏小的主要原因有:
1、 測試儀器精度差,不能達到測量Q值要求精度。
2、 測試頻率不是1MHZ。
3、 測試夾具不清潔(用酒精清洗即可)。
4、 產品本身確實Q值偏小。
八、 2類瓷介電容器DF(損耗角正切)大的主要原因有:
1、 測試環境溫度太低,小于23℃以下。
2、 測試電壓大于1.0V。
3、 測試頻率不是1KHZ。
4、 產品本身確實DF大。
九、 IR(絕緣電阻)偏小的主要原因有:
1、 充電時間不夠,標準規定為1分鐘。
2、 測試環境的溫度高。
3、 測試者手汗的影響。
4、 產品本身確實偏小。(主要原因有:a.產品介質擊穿;b.產品介質有裂紋;c.瓷片沒有燒熟;d.二電極由于焊料或銀面翻邊而短路。)
十、 耐電壓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:
1、 測量時瞬間加壓,不是從零調到規定電壓。
2、 測試線路中沒有阻流電阻,充電電流過大,使產品擊穿。
3、 直流電容器加交流電壓進行耐電壓試驗。
4、 儀表的漏電流越差指示燈設定的漏電流過小。
5、 產品本身不合格。(主要原因有:a.產品介質有裂紋;b.產品介質沒有流邊量;c.產品介質有針孔;d.產品介質有雜質。)
十一、交流電容器耐電壓測試漏電流大的主要原因:
通交流電壓時,經過電容器的不是漏電流,而是直接通交流,理論上通過的電流如下公式計算:I=WCU;可見電容量越大,通過的電流也大,因此檢驗時,通過的電流與電容量直接相關,如果大電容量電容器,設定電流超限指示燈的電流過小,會誤判為電容器不合格。
十二、半導體電容器絕緣電阻一面合格,另一面不合格原因:
半導體電容器的結構如下:
電極
絕緣層
半導體 等效電路圖
從等效電路可知:當半導體絕緣層一面破壞時,加電壓正負極不相同時,會出現上面所述一面IR合格,另一面不合格。
由于半導體電容器的介質為很薄的一絕緣層,因而容易遭破壞,而使產品失效,測量時若加耐電壓過高會破壞絕緣層。
十三、電容器擊穿的主要機理:
1、電擊穿